地图是地理空间信息的可视化载体,它承载着区域发展的时代特征与历史脉络。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待办和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联合监制、自治区地图院编制的《广西壮族
地图是地理空间信息的可视化载体,它承载着区域发展的时代特征与历史脉络。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待办和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联合监制、自治区地图院编制的《广西壮族自治区区情图册》自2015年编制以来,每年更新编制一册,已持续十年,记录着广西的发展轨迹。在这十年间,广西地图院编制团队不断优化《图册》的内容结构、创新地图类型、融合区域特色、拓展服务范围,让《图册》从一本基础地理资料逐步转型为服务自治区各级领导决策的工具书,生动诠释了地图在区域发展中的实用价值与文化意义。
2015至2017年是《图册》编制工作的初始阶段,此阶段主要侧重于搭建《图册》的基本框架,重点标注广西的基础地理概况,包括行政区划、地形地貌、交通水系等基础要素。地图类型以常规的政区图为主,整体设计样式较为简洁。《图册》主要用于在公务接待活动过程中,作为对外展示广西区情的辅助性资料。
2018至2020年,随着《图册》的应用场景不断增加,编制团队在内容的选取上做了进一步的调整。一是在保留原有政区图的基础上,新增了反映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,比如地区生产总值、居民人均收入等关键信息;二是地图的类型更加丰富,新增了区域发展布局图、民族分布图等类型的专题地图;三是在设计样式上,更注重色彩搭配与图文排版的协调性,添加了各设区市具有代表性的图片;四是《图册》的使用范围也进一步扩大,在公务接待、招商推介、文化推广等各类公务活动中使用并发挥重要作用。
2021至2025年,广西地图院对《图册》进行了全方位升级,内容更突出鲜明的政治导向,展示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广西落地实践的丰硕成果;创新视觉呈现效果,集中展现广西在全国区域或行业领域最具代表性、典型性和领先水平的工作;深度挖掘广西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,不断完善装帧和印刷工艺,使《图册》的整体品质逐步提升。目前,《图册》不仅成为外界了解广西的“窗口”和“名片”,更逐步发展为自治区各类重要活动、各级领导科学决策的参考资料。
在自治区接待办、自然资源厅的统筹协调下,广西地图院编制团队与自治区统计局、发改委、文旅厅等20余个厅局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,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,收集经济数据、政策规划等权威资料,资料丰富程度逐年递增,数据资料的综合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。例如,与文旅厅收集最新文旅产业发展资料,动态更新精品文化旅游相关地图;依托交通部门的最新数据,更新交通要素的既有、在建及规划情况,确保内容的时效性与准确性。
在此基础上,编制团队紧扣广西发展战略,动态调整内容重点。例如,在广西加快“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”建设过程中,《图册》新增“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”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”等专题;在平陆运河重大工程建设阶段,详细收集平陆运河相关资料,编制影像图,精准呈现运河沿线个航运枢纽工程建设情况。通过这种方式,使《图册》内容始终与广西发展同频共振,成为记录区域发展的“活档案”。
为系统地介绍广西的历史文化、经济发展、风土人情、生态环境等内容,图文并茂地展示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,广西地图院编制团队不断创新专题地图表达形式,在不改变《图册》页面数量、图幅大小的前提下,攻克异源数据融合等技术难点,将各行业专题信息、数据可视化,全方位、多角度展示广西在各个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。
以“西部陆海新通道地图”为例,在专题地图上运用分层立体构图设计的方式,展示广西面向东盟、联通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独特区位优势,凸显广西在全国开放大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。这些专题地图通过创新的符号设计与数据整合,进而将复杂信息转化为生动直观的视觉语言。
编制团队还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、遥感等技术,提升地图的精度与现势性;结合最新卫星遥感影像数据、地貌数据制作立体晕渲地图,真实还原制图区域的地势特征与空间结构;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地图制图效率,满足个性化制图新需求,增强地图的视觉冲击力与信息承载量;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功能,生成“三地两带一中心”空间布局图、精品旅游路线图等,为决策提供量化依据。
在装帧设计上,编制团队费尽心思、反复打磨。《图册》封面主要以广西自然风光和民族特色为主题进行创作设计。2023年版封面以金色、米白色为主色调,图案以桂林漓江秀美山水为基底,融入壮族传统纹样,生动展现广西自然人文风情之美;2024年版则将广西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相融合,封面主体图案是广西山峰和铜鼓,辅以传统纹样装饰,既具民族特色,又增添艺术美感。
在印刷方面,封面采用烫银、镂空等特殊印刷工艺,进一步提升整体质感,使成品更具艺术价值和观赏性。
《图册》内文采用模块化简洁设计,更加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。例如最新版《图册》将整体内容划分为 “八桂印象”“人文广西”“奋进热土”“山水胜地”“壮乡风情”5个板块,每个板块以不同的色彩区分,方便读者快速定位查找相关内容信息。
在设计排版上坚持“以图为主、文字辅助”的原则,重要数据以图表、地图形式呈现,关键信息用不同字体和颜色放大突出显示。此外,在页面设计时合理运用留白手法,避免页面信息过载,提升读者的阅读舒适度。
十年间,《图册》累计为自治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参考200余次,供给2万余册,涉及产业布局、生态保护、乡村振兴等领域。在自治区各类重要会议、活动中,《图册》作为重要资料发放给与会代表、嘉宾,通过阅读《图册》能够快速了解广西的整体发展情况,为决策、合作提供参考依据。《图册》综合涵盖了各年度地理信息、各设区市行政区划等内容,可更好地服务自治区党委、政府科学决策。
《图册》在自治区大型公务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得到上级领导和来桂宾客的广泛好评。例如,在中国—东盟博览会举办期间,《图册》让来桂宾客直观了解广西的区位优势、产业政策、投资环境等重要信息。《图册》中的民族文化地图、旅游资源分布图等,直观生动地向各位来桂宾客展示广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。
此外,《图册》还是宣传国家版图的重要载体。在每年《图册》开篇,均依次呈现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》和《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图》两幅地图,使读者直观了解祖国的疆域以及广西区位,增强国家版图意识。在地图编制过程中,编制团队严格遵循国家版图绘制标准,确保国界、省界标注精准无误。
广西地图院还积极拓展公益地图服务,在全区各级党政机关宣传推广标准地图,引导形成规范使用地图的习惯,切实提升公众对国家版图的认知。
十年匠心绘制,让《图册》从一本基础地理资料,逐步发展成服务领导决策参考工具书和文化传播载体。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,广西地图院编制团队将不断探索地图在数字化、智能化方面的应用,如开发交互式电子图册,搭建虚拟现实(VR)版区情图册展示平台等。在《图册》内容选取上,将更加关注广西在数字经济、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新成果和新突破,用专业精神描绘壮美广西、记录时代发展。
中国测绘 · 目录#中国测绘上一篇奋进征程 从技术突破到生态赋能——记浙江测科院五年改革发展之路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
原标题:《地图文化 十年匠心绘宏图——《广西壮族自治区区情图册》编制记》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